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1031020競爭從來不是腳本,合作是我們的基因





時序已接近11月,校園中的臺灣欒樹從艷黃繽紛漸漸轉為秋紅滿樹。秋高氣爽的日子,讓學校早晚已有涼意,才七點鐘,早到的孩子們在操場上的自主活動,為熱鬧的一天揭開序幕。操場上的兩座籃框,是早到孩子們的最愛,利用早自習前的短暫時光,與同儕藉著球敘,讓沉睡一晚的全身細胞得以甦醒,以為一天的學習活動進行暖機;而孩子們不分年級的齊聚球場,更是透過運動促進彼此互動與交流。剛開學時,一位於低年級時轉學來的中年級孩子向我介紹學校時,他指出:在這裡,沒有被較高年級學長欺負的事情發生。孩子特別指出這一點,更可以了解,他所需要的,不外乎就是一個讓他可以安心且快樂學習的環境。
本校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級,且因為少子化的社會現象,大部分的孩子也多為家中的獨生子女,學校為了促進孩子更多的互動及群性的發展,特別規劃一到六年級混合編組的家族課程,從學習活動中培養孩子們互助合作、彼此提攜的品格素養;除此之外,由高年級學長姐為中年年級學弟妹進行營養午餐的打菜,更是學校的特別規畫,讓孩子從生活中身體力行服務與感恩;週六即將到來的體育表演會,一到六年級混合編組的大隊接力,尤其有別於其他學校採班際的較勁,我們強調的是大手牽小手的彼此照應,將是當天活動的高潮。本校透過正式課程及非正式課程的安排,讓合作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的一環,企圖透過潛移默化,成為孩子內在自發的態度及習慣。
而這樣彼此合作、互相提攜的校園風景,在本校可是隨處可見;因教職員工編制較少、但孩子的學習活動卻仍豐富且多元,這些都有賴於同仁們的協同互動及家長們的全力支援來促成。就以即將到來的萬聖節及感恩節節慶活動為例:英語科任倩玲師、音樂科任世芬師及學務組長可媖師,利用教師專業社群的研討時間,積極進行統整課程的設計,最後決議以英語歌謠為主軸,各年級有不同的主題歌曲,最後由高年級的孩子們將歌曲以接龍方式,完成自編故事創作,預計於1030日當天進行黑光劇成果展演;除了三位老師的集思廣益之外,自然科任德馨師也沒有閒著,發揮其水電方面的專長,自行採購並組裝燈具,協助完成舞台效果的製作;此時,家長們更是幕後最大的支援,利用圖書志工聯誼會議當天,進行圖書館蝙蝠及南瓜摺紙活動、南瓜派點心製作等支援事項的策畫及分工。
以「學習共同體」為目標進行教育改革的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佐藤學特別指出,競爭教育要變成共生教育,所以,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。在指南,我們藉著家族課程,營造孩子的歸屬感;透過教師專業社群,凝聚同仁的向心力;更感恩家長積極投入,創造親師的合作契機。大家共同編織大愛的網絡,把指南的孩子們都圍繞在其中,譜出一首首澎湃的、激昂的、歡欣的學習交響曲;學習共同體的教育哲學,在指南早已扎根實踐!
  • 教師積極參與進修以提升專業知能,除校內數學、健體及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社群運作,並採策略聯盟方式,積極利用週五下午前往博嘉國小,進行語文領域社群,促進教師之間更多的互動。
  • 學輔處積極引進創價學會等社區資源,讓藝術走進校園,透過畫作欣賞開啟學生多元學習視野。
  • 資源班亞嫻老師協同三甲進行步道教學,提供特殊需求學生充分的支援及協助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