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

改變現況、突破創新,提升服務品質

三、改變現況、突破創新,提升服務品質
  86-88學年度資料組長任內
(一)配合校務行政資訊化,統籌建立電子學生綜合資料
(二)發揮測驗統計專長,規劃「CPM」、「SPM」等瑞文氏推理測驗及「社會關係評量」等各項心理測驗之「施測前教育宣導」、「施測中標準化歷程」及「施測後測驗結果解釋應用」等事項,強化測驗之「標準化」與「專業化」
(三)應用社會關係評量施測結果,輔以富輔導諮商理論依據,設計小團體輔導活動,依據「社會關係評量」施測後結果,輔導人際關係適應欠佳學童,除強化測驗結果之應用,並協助學童學習人際互動技巧與情緒管理能力。
  89-90學年度特教組長任內
(四)創新規劃「特殊教育宣導月活動」,除進行特教育影片欣賞、特教藝文活動等各項宣導活動外,首創將體驗活動融入體育表演會之趣味競賽中,強化身心障礙體驗之全面參與性,透過體驗學習接納。

  92-94學年度訓導主任任內
(五)任內研訂並經過校務會議通過之本校「績優導師敘獎提名辦法」,形成評選績優導師之制度化措施。而後,獲接任主任持續予以修改、運用,迄今仍成為本校推薦績優導師之唯一機制。
(六)融入輔導理念執行生活教育:有感於品格力就是競爭力,首創設計「班級榮譽制度」、「每月主題楷模票選」,融合輔導理念,指導學生建立安全意識及常規訓練。接任之訓導主任,持續沿用「班級榮譽制度」,並加以改良精進,使其得以更符合師生之需求。
(七)創新品格教育活動:推動「福氣箱--全校性品格教育計畫」,促使學童透過內化省思,進而達成外在行為的形塑。彙整實施成果參加94學年度優質學校評選,並於「臺北市第七屆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」徵件榮獲佳作獎之肯定。
1.信念宣導:公佈品格教育指標及心靈小語,藉由兒童朝會時間,利用視訊廣播請神秘嘉賓為全校學生講述心靈小故事,並分享故事的涵意,會後將相關的內容張貼於公佈欄,並提供宣導單,讓學生能隨時閱讀,達到宣導之效。
2.「福氣箱」活動:由訓導處提供「福氣箱」供各班設置,將品格行動指標的內容轉化為實質行為,讓學生經過時可以隨時抽一張「行善籤」,籤文內容為配合本期指標之行為。
3.種福田存摺:訓導處於每個期程開始之前,發給全校學生每人一張福氣存摺,學生完成籤文任務,可將行為指標上的號碼紀錄在自己福氣存款單上,請老師認證,老師可配合班級經營給予獎勵,激勵班級士氣。
4.公開表揚:每個指標執行完畢,每班票選出「最有福氣獎」的名單,於學生朝會上公開頒獎表揚。
5.分享福氣心得:訓導處並另外規劃時間讓班級可以向全校分享種福田的心得,鼓勵其他學生一同努力,讓自己變得更好。
6.省思回饋:利用問卷方式,根據每一個執行步驟,進行滿意度的調查,並且請各班確實填寫各個步驟的實際執行方式,並且請老師們提供建議,作為修正的參考依據。從回饋意見中,親師生均對本活動予高度肯定,
(八)辦理「走路上學週活動」:以生動活潑、寓教於樂的形式,鼓勵學童走路上學,親、師、生均熱情參與該活動,於晨曦中,前後校門隨處可見學童三五成群同行、共享上學樂,或親子攜手並進、共築溫馨情。親、師、生均熱情參與該活動,於晨曦中,前後校門隨處可見學童三五成群同行、共享上學樂,或親子攜手並進、共築溫馨情。透過此活動,指導學童響應節能減碳環境保護理念,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
(九)93學年度,因應「台北市國民中小學課外社團設置要點」的公佈,籌組「課外社團委員會」,制訂「學校行政主辦、家長會協辦」之課外社團運作模式,辦理課外社團招生事宜。
1.召開課外社團委員會議,研商課程設計、師資延聘、鐘點費核給、收費招生等事宜。
2.課外社團委員會議決議,依相關規定報局核備後,方開始辦理招生收費事宜。
3.規劃社團開班典禮,由訓導處召集參加社團學生,進行生活常規指導
4、辦理「社團成果發表會」,除驗收學生學習成效外,並透過展演給予學童成就與榮譽。
5.不僅促成共計14項課外社團之成立,並為現在之社團規模、運作方式奠定基礎且沿用至今。
(十)修訂本校校外教學實施辦法,明訂凡教育局來函指示辦理、鄉土踏查課程、畢業旅行及全學年性等之校外教學活動,行政均安排校外教學協助人員隨隊,落實上級政策及安全規範,並提供教師行政支援。
(十一)籌開「校內社團整合會議」,促進溝通與協調,透過廣納意見、參與式決定等歷程,以謀改進社團運作。此成為後來社團運作之固定模式。
(十二)92學年度規劃畢業典禮時,克服場地、時間的限制,與級任導師達到充分的溝通與協調,革新畢業典禮頒獎流程,首創每位畢業生均能由校長手中領取畢業證書,對畢業生而言深具意義。此後之畢業典禮,均依此原則規劃辦理。
(十三)92學年度甫接任訓導主任,有感於現代學童視力不良現象,研擬運用學校廣大的校園、ㄇ字型校舍所形塑的寬闊視野,利用上午第三節上課前5分鐘,全校師生站立走廊前,在古典音樂的陪伴下,規劃進行「望遠凝視」活動。學生進行此活動之後,上課之情緒明顯變得平靜、學習效果大大提升,因此受到全校教師的肯定與支持。本活動持續至96學年度,而後與教育局所推行之「愛眼操」活動加以整合。
(十四)92學年度甫接任訓導主任,創新於六年級畢業系列活動中,辦理「西餐禮儀教育」,兼顧營養與禮儀教育。學童分扮小紳士、小淑女,從餐飲禮節中,學習性別尊重意識。本活動自92學年度首創之後,持續至97學年度,已成為學校的一項慣例,將其納為六年級畢業系列活動中,相當重要的一項活動。
(十五)94學年度。進一步相將觸角伸向國際,首開建校33年之創舉,規劃五天四夜之日本小學參訪,辦理「國際校際交流活動」,
1.結合兒童節才藝展演,遴選成員籌組「才藝交流參訪團」。
2.行前邀請家長會志工,指導參訪學童製作壓花紀念品。除此之外,邀請校內啟智班教師及家長,為兒童進行日本問候語、禮儀等教育。團員並學習以直笛演奏日本民謠,以表達對交流學校最高的謝意。
3.五天四夜的赴訪活動,不僅受到大阪中華學校、敷津小學校師生熱烈的歡迎,並體驗日本文化,增廣師生文化視野、拓展國際觀。

  95-96學年度教務主任任內
(十六)建構課程管理與評鑑機制,精進學校特色課程之系統規劃、有效執行、落實評鑑與持續研發,榮獲「96年度優質學校課程發展向度精進獎」(複審通過),隔年再接再厲,「榮獲97年度優質學校課程發展向度優質獎」(決審通過)殊榮之肯定。
1.規劃課程實施前的宣導:邀請語文、社會、自然與生活科技等領域召集人,針對「縱軸閱讀」、「鄉土踏查」及「自然學習步道」等特色校本課程之規劃、執行及評鑑等歷程,進行說明與雙向溝通。
2.安排課程實施中的對話:建立「教師主題對話機制」,課程實施前透過各項課程小組會議等專業對話,確認並修正學習內容。透過每月一次週三下午之「學年課程小組會議」、週五定期召開之「課程研發小組會議」、定期召開之「領域課程小組會議」等教師主題對話機制,進行深度對話,針對設計理念、課程目標、教學活動設計、課程實施及學習評量等方面,提出修正意見。透過意見的下達與上傳,以建立課程共識。
3.辦理課程實施後的發表:安排教師週三進修或週五對話時段,辦理特色課程執行成果發表會,建立全體教師共同關注的氛圍,藉此使各學年的課程實施成果得以互相交流,並在會場上提出實施困難處進行團體討論及問題解決,一則促使經驗的傳承、利於後續的永續發展,一則無形之中也給了教師們在實施校本課程上一種“推進”的力量,使團隊成員都能重視校本課程的發展,並自我敦促執行進度和品質。
4.多元管道檢核學習成效:領導並敦促教師於課程實施中,透過多元管道收集各項資料,瞭解並監控學習成果。
1)學生學習資料:藉由教學活動觀察、學生作業(學習單)分析,五點量表的意見回饋及開放性心得感想的陳述等資料之收集,以了解學習目標是否達成、教材難易是否適中、活動設計是否吸引學生、學生是否具有學習興趣、學生學習成效是否良好等資訊。
2)納入家長意見:透過開放性意見回饋,提供課程發展與實踐之改進意見。
5.彙整課程執行成果:教學活動後,整合各項學生學習成果資訊,並於學年課程會議(或課程研發小組會議)中彙整教學者的反思與回饋,並視需要將全校課程實施後之學習成果彙整與反思回饋意見,召開學年代表會議或領域會議進行意見溝通。
6.課發委員審閱檢視:課程執行成果,提交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審閱與討論。並將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之決議,伺機於學年代表會議、領域課程小組會議、學年課程小組會議或課程研發小組會議等會議中下達,再進行課程設計的修正。
7.建置數位教學資源庫:將課程研發成果,除出版成果專輯外,並全數建置於網頁上,供親師生隨時查詢或下載使用。
(十七)創新多元作業抽閱:督導規劃「學生多元作業抽閱辦法」取代以往抽閱習作的方式,因應時代的演進,鼓勵教師創新教學,展現學生多樣學習成果樣貌。並辦理成果發表,另於開學始業資料中,表揚多元作業具有特色的同仁,供同儕觀摩學習。
(十八)創新「教學輔導教師制度」運作方式,改革輔導教師與夥伴教師之配對形式,審慎分析夥伴老師的特質、背景及成長需求,考量輔導教師的特質、專長、經歷等,將配對方式由「一對一」演化為「二對一」、「三對二」等小團體分享模式,並依需求可進行不同小組間的交叉輔導模式。96學年度之後,均沿用此模式進行。
十九)以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為基礎,首創申辦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」制度,擴展教師視野、掌握時代脈動、提升專業能力
  97學年度輔導主任任內
(二十)創新引進「財團法人臺北市任照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」,以家長為對象,辦理「愛家社區讀書會」,期能透過分享就經驗、重塑「自愛愛人」信念。
(二十一)落實「特殊學生IEP會議」之召開,配合學校日之舉開,邀請家長到校進行雙向溝通;並於寒假備課日,規劃級任與科任老師間的專業對話,強化學生學習經驗的轉銜;並視個別學生需求,召開個別個案之IEP會議,整合校內外資源,共謀學童適性之學習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